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
甲减的定义: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低甲状腺激素血症或甲状腺激素抵抗而引起的全身性低代谢综合症,其病理特征是黏多糖在组织和皮肤堆积,表现为黏液性水肿。
1:甲减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甲减的临床表现常为非特异性的,常有怕冷、腹胀、便秘、皮肤干躁、汗少、体重明显增加、抽筋、关节肌肉酸痛、无力、表情淡漠、反应迟纯、水肿、嗜睡、声音嘶哑、听力减退和感觉异常(常为声带及相关神经粘液性水肿变化的结果)等,当有上述表现时,则有可能甲减,请及时复查FT3、FT4和TSH,让你的病情得到及时确诊和治疗。
2:甲减的流行情况如何?
甲减相对常见,一般人群发病率为2~3%,在妇女则更常见。男女比例为1:10。产后甲减,即分娩后短暂的甲减期,可见于5-10%的妇女,50岁以上的妇女中有10-20%患有亚临床甲减,高胆固醇血症和轻微的心脏异常有关,所以在某些西方国家,对于50岁以上的人常常每2年定期复查T3、T4、TSH,及时发现甲减,及时治疗。
3:引起甲减的病因
很多疾病都能导致甲减:
(1)甲亢的各种治疗方法(碘-131、手术、西药)
(2)各种甲状腺炎(桥本氏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产后甲状腺炎)
(3)单纯性甲状腺肿
(4)甲状腺肿瘤手术后
(5)中枢性(垂体/下丘脑)甲减
(6)药物性(如:胺碘酮、碘、碳酸锂、干扰素)
(7)颈部外照射
(8)自发性原甲状腺萎缩
(9)先天性甲减等。
对甲亢患者,不管采用何种治疗方法,都有可能发生甲减。在美国,为了减少甲亢的复发,碘-131的剂量应高达足以产生永久性甲减(摘自《美国最新临床医学部答内分泌学》)。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我们通过给予患者个体化及最优化的剂量,尽可能提高甲亢的治愈率,同时尽可能降低甲减的发生率,并结合抗甲状腺药物、手术等治疗,使患者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一般采用碘-131治疗后,1年内的早发甲减的发生率为15%左右,而晚发甲减(即治疗一年后发生的甲减)以每年1-3%的速度递增。据国内统计,一般情况下,甲亢采用手术治疗,甲减的发生率为11-17%,有的医院可达50%左右,据1997年10月美国甲状腺协会第70次年会报告:甲亢采用内科药物治愈后,甲减的发生率每年递增2.3%。
4:甲减的治疗
不管什么原因导致的甲减,只需补充适量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片、加衡、优甲乐等),使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和TSH在正常范围内即可避免甲减对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然后长期服用即代替治疗,几乎不会产生副作用,正如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长期代替治疗一样。
每一个病人的治疗方案必须分别制定。甲状腺激素的吸收在不同的病人表现出多样性,同时一些药物(如:硫糖铝、来烯胺、硫酸亚铁等)也会影响甲状腺激素从肠道的吸收。服用甲状腺激素应该与这些药物至少间隔4小时,其它药物如卡马西平、利福平等会加速甲状腺激素的代谢,也需要调整甲状激素的剂量。所以长期服用上述药物时,请与我们联系或查血T3、T4、TSH调整药量。
对甲低患者的进行定期的监测是很重要的,以判断对治疗的临床反应,患者服药的依从性,药物相互作用的发展,以及随着体重和年龄的变化调整替代剂量,开始患者应每4-8周查T3、T4、TSH,一般服药1月左右,调整甲状腺激素的剂量,当TSH浓度正常后,根据临床表现每6-12月调整一次即可。对调整甲状腺剂剂量,或更换品牌的患者,应该在8-12周后检测T3、T4、TSH浓度。
在妊娠期,很多甲低患者的甲状腺激素需要量都需要增加,可以通过TSH的检测来发现,患者应每2-3个月左右检查一次,以确保TSH水平仍正常,或者应该进行适量的调整,在分娩之后甲状腺激素应该恢复到妊娠之前的剂量,产后6-8周复查血清T3、T4、TSH,以进行调整剂量。
特别提醒:甲亢病患者不管采用何种治疗方法治疗后,不管任何时候出现怕冷、食欲差、腹胀、嗜睡、反应迟钝、皮肤紧绷、肌肉酸痛、抽筋、关节不灵活等不适表现时,都应及时就诊,复查并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给予你及早的诊断及治疗。